30
2021
-
07
我国玉米研究位居世界前列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之一。近10年来,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产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玉米的重量持续增加。2006年,国内玉米种植规模和产量首次超过小麦,居谷类作物第二位,产量接近粮食总量的30%;2009年,玉米种植面积2666万公顷,首次超过水稻;2012年,玉米产量增加。它还杂交水稻,成为最大的粮食作物品种。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研究中心的李晨英和他的团队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对玉米的科学研究也方兴未艾。该研究显示了我国玉米地学术研究在发表文章数量、综合影响指标I3和高水平论文数量方面的十年变化:中国研究人员在十年内实现了飞跃;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实力正是在这一飞跃中。在表现分数上,失去了色彩。“科学研究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玉米生产大国往往是玉米研究和学术论文的高产国。“目的是考察我国科研机构和整个国家在玉米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李晨英的研究以汤森路透WOS收集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年以来发表的20302项玉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学术期刊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研究在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在质量上处于前列。根据通讯作者所在国家的统计,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的论文数量基本保持在450至500篇;2005年,我国的论文数量为62篇,而且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507篇。从排名来看,研究文章产量稳定的美国长期位居第一,中国自2006年以来连续6年(除2008年外)位居第二。2013年,它开始连续“逆袭”。论文数量领先两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论文数量、引用频率、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和比例、国际合作等常见科研评价指标外,本研究还选取了综合影响指标I3(IntegratedImpactIndicator)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新的科研影响评价指标,更适用于特定的研究领域。”李晨英介绍。使用这一指标来评估研究文章的质量,美国一直位居第一;尽管中国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但影响力的差距却在缩小。综合影响I3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到2015年5月,十大国家的整体数据和每年的综合影响指数表明,未来各国在玉米研究领域的竞争将主要在中美之间,”李晨英分析道,“这种竞争不再是数量的竞争,而是论文质量的竞争。“中国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成果显著建立在完成国家级学术影响力比较的基础上。李晨英和他的团队还进行了机构级学术影响力计量。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的产出快速增长。据统计,共有22个国家的玉米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学术影响力计量各机构入围了年度出版物数量的候选名单。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连续9年位居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农业大学分别入围5次和2次。其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成绩单更为突出:一是中国农业大学自2006年进入玉米研究领域第一梯队以来,一直位列前十,2012年以来发文数量保持稳定。
上一条
下一个
上一条
下一个